本文转自:人民网-青海频道
顾斐菲
在青藏高原腹地,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矗立在“中华水塔”三江源核心区。江源玉树,宝地杂多。作为全国虫草产业的核心产区,每年5月至7月的虫草采挖黄金季,数万牧民会深入偏远山区采挖虫草,交通极为不便。他们采挖并售出虫草后,如何安全、及时地储存和流转辛苦所得的“草皮费”(虫草款),成为一大现实难题。农行杂多县支行以“流动金融服务车”为载体,创新构建“物理网点+流动服务+远程支持”三维体系,用“马背银行”“帐篷银行”等特色服务,在雪域之巅书写了普惠金融的生动篇章。
清晨6点,天还未亮,农行杂多县支行的流动金融服务车已经整装待发。农行杂多县支行副行长才仁尕松和客户经理索南扎对仔细清点设备,准备前往150多公里外的查旦乡开展金融服务。
农行杂多县支行工作人员下乡宣讲金融知识。人民网 顾斐菲摄
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跋涉,流动金融服务车抵达查旦乡。在乡里的小卖部,店主西然塔生早已等候多时。“以前用微信收款码,提现要手续费。听说农行的收款聚合码可以减免这个费用,就试着申请了。”西然塔生说:“几天前刚刚预约,没想到今天工作人员就上门办理了。”
人脸识别、指纹录制……“嘀”的一声提示音,西然塔生的收款聚合码办理完成。他捧着手机反复查看,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:“这下可方便多了!”
农行杂多县支行工作人员上门给商户办理收款聚合码。人民网 顾斐菲摄
“只要和金融有关,我都认准农行,去年还贷了10万元用来给小卖部进货和资金周转。”西然塔生说:“农行的贷款利率比其他地方低不少,而且全程都是工作人员上门办理,省去了我们跑县城的麻烦。”
现在,西然塔生又有了新打算:“我想申请办理‘惠农通’服务点,这样村里的老人取钱就不用跑那么远了。”据农行工作人员介绍,“惠农通”服务点能为周边牧民提供小额取现、转账汇款、余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,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。
查旦乡村民在流动金融服务车前办理业务。人民网 顾斐菲摄
“设立‘惠农通’服务点不仅能方便群众,服务点经营者还能获得相应补贴,实现双赢。”才仁尕松表示。截至目前,该行已在杂多县设立惠农通服务点56个,覆盖了全县80%以上的行政村,年均为牧民办理业务超过2万笔。
如今,杂多县七乡一镇已实现“惠农通”服务点全覆盖,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“一站式”金融服务。
离开查旦乡,流动金融服务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达谷村二社的夏季牧场。蓝天白云下,农行流动金融服务车的绿色身影格外醒目。
而这样的跋涉,已是农行杂多县支行员工的日常。这里地广人稀,服务半径常常超过200公里,工作人员需要驱车、骑马甚至徒步才能抵达偏远的夏季牧场。每年的虫草采挖季,工作人员来来回回得一天,轮流进山,有时甚至要凌晨才能回到宿舍。这个特殊时期,牧民们进山采挖虫草,工作人员就骑着马跟随进山服务,形成了独特的“马背银行”服务模式。
农行杂多县支行工作人员骑马前往牧民家中办理金融业务。人民网 顾斐菲摄
“今年虫草季,我们累计走访了80多户牧民家庭,成功收回287笔逾期贷款。”索南扎对介绍:“这个时期牧民收入较好,还款意愿强,是开展金融服务的黄金期。”
服务过程中,工作人员不仅要办理存取款、贷款催收等常规业务,还要开展反洗钱宣传、假币识别等金融知识普及工作。
“夏牧场经常没有信号,很多牧民也不识字,电话催收效果有限。”索南扎对说:“我们必须上门服务,确保每位牧民都能及时知晓还款信息。”为此,支行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,对偏远牧区每月至少服务1-2次,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借摩托车或马匹继续前行,确保金融服务覆盖每一个偏远牧户。
在做好牧区金融服务的同时,农行杂多县支行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。针对牧区学校的安全需求,支行主动对接教育领域,为当地校园平安建设提供支持。
杂多县瓦里滩小学校长尕玛多加对此深有感触:“我们学校处于省道和国道交界处,400多名学生的安全存在隐患。去年12月,农行杂多县支行主动出资10万元,为学校安装并维护监控设备,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。”
杂多县瓦里滩小学。人民网 顾斐菲摄
农行杂多县支行副行长才仁尕松表示:“智慧校园建设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。除了现有的监控系统,我们正在协调推进智慧食堂等项目,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。”
从广袤牧场到偏远校园,从基础金融服务到教育设施支持,农行杂多县支行用脚步丈量责任,以行动诠释担当。在平均海拔4970米的雪域高原,当“秒批秒贷”成为城市金融标配时,农行人依然坚守着最质朴的“面对面”服务,用一次次翻山越岭的走访、一笔笔跋山涉水的业务办理,真正打通了金融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忠琦配资-忠琦配资官网-壹配资网门户-炒股配资官网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